梨园确实有同性恋 但很避讳

生活来源:时代周报2009-10-02

在徐城北有关京剧的数十本著作中,今年夏天再版的《京剧的知性之旅》非常特别:书中漫画都出自丁聪先生手笔。先生与徐盈、彭子冈夫妇都相识,上世纪80年代又与故交的后辈徐城北图、文合作,创作了一系列京剧漫画像,这些画生动传神,笔墨精细,不仅能看出剧目和人物,更能看出角色的扮演者是哪一位名伶。

“梅兰芳天生就高一个层次”

时代周报:上世纪80年代你在报刊上陆续连载了《梅宅新事》、《程宅新事》、《尚宅新事》、《荀宅新事》,当时是怎么想到去拜访这些梨园界的“大宅门”?

徐城北:我在当中国京剧院研究部主任的时候,想发动一些老演员出来,群策群力把工作做好,但是我采访、记录他们的时候,碰到很多问题,因为这些老演员(谈话)往往是以自己为主,总认为自己是最好的,而另外其他的同辈演员总是不如自己,以自己为大。有些说法是明显的失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但是他们年龄比我大二三十岁,是长辈、老人,各方面的权力、势力很大,我拗不过他们,这怎么办?我就想必须要请出一位“人格神”来,人格很好,又是神仙的地位,请他出来做我的靠山。那请谁呢?只有请梅兰芳。梅兰芳先生当然是人格很好的人,他是我们中国京剧院第一任院长,也是其他老演员的先辈,所以,我就走进了梅宅。

我也很幸运。因为我母亲解放初期曾多次采访过梅兰芳,写了不少梅兰芳的文章,在大的报刊上发表,她当初进入梅家,给夫人、许姬传先生(梅兰芳秘书)、先生的子女都留下了比较深的印象。所以等我想要进入梅家的时候,等于我母亲都给我铺垫好了,很顺利。我挨个儿采访,从许姬传老秘书写起,到年轻一代,再到几个传人,这样就写出了《梅宅新事》。写了梅宅,写程宅,程砚秋的故居离我们家很近,我父母跟程砚秋先生夫人又有过很深的交往,也很顺利。就着这股热乎劲儿,又写了《尚宅新事》和《荀宅新事》,等于四大名旦,这四个宅门,我都深入进去了。

这样就有一个没有想到的好处,我在梨园界的根基因此变得比较扎实。因为梨园界有一个习惯:一个演员,一方面你服务的工作单位是中国京剧院、北京京剧团,你得听领导的,另一方面你唱哪个流派,在那个流派的大宅门里是哪一辈演员,你的师哥师姐是谁、师弟师妹是谁,又得有一个次序,有一个特定的位置。这两条线的关系都处理好了,那才可能让你站得住。所以起码,我把他们那些宗族、流派的关系搞得很扎实。如果从单位里解决不了的矛盾,我还可以动员梨园界的长辈、四大名旦的家族势力,来促进事情向好的方面发展。

时代周报:后来你把写作的笔墨集中到了梅兰芳身上,你曾说:看过梅兰芳的演出,就能很有底气地说他确实略高一筹。能否跟其他三大名旦比照着谈谈?

徐城北:我去新疆、河北之前,有幸在北京看过梅兰芳十几出戏,其中的三五出戏,有些重点曲目我看了三四遍。梅兰芳演戏很自然从容,怎么演怎么是,不是很着重刻意地去“演”。今天是单水袖,明天可以是双水袖,但是还是这个人物。其他三大名旦,程砚秋的戏我没赶上,他是四大名旦里年纪最轻的,却死得最早,1957年就去世了;荀慧生跟尚小云,都是刻意去演的流派,流派特征的痕迹要刻意演得很清晰,然后观众鼓掌叫好,没有这些痕迹的地方就比较平。但是先生呢,落落大方,天生就高一个层次。

梨园确实有同性恋,但很避讳

时代周报:男旦与坤旦的表演,艺术上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坤旦出现之后,很长时间里她们的艺术造诣或名气依然没有超过以“四大名旦”为代表的男旦呢?

徐城北:我向来赞成男旦。道理有两个。一是男旦的艺术青春长,一个演员十几二十岁登台,一直可以唱到六七十岁,甚至更老;坤旦,女同志,年轻的时候长得漂亮,嗓门儿好,但是结婚以后、三十岁以后就会走下坡路,工作时间有限。更重要的是,京剧本身不是一门写实的艺术,它是高度虚拟的。你从京剧的服装看,演旦角儿不突出胸部、腹部、臀部,就平板儿的。它是通过梅花指法、水袖、腰身、走台步,这么来表现女性的特点,男旦得天独厚,因为整个表演劳动量很大,坤旦往往干不过来。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移动版
© 心同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