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同志文化:性与传统的融合

生活来源:心同网2009-10-08

  国庆期间,我和公司的部分员工又来香港休假。

  香港,这个国际化的大都市,由于它的多元和包容,处处可以感受到浓郁的同志文化。

  香港街头随处可见的书报摊,在五花八门的书报杂志中,全见版同志期刊赫然其上,如香港本土较早出刊的<指男>,<雄风>,台湾当期的<M1>,<GOODGuy>,以及港台地区其他准同志刊物<君子杂志>,<GQ>,<men’s>等。这些画刊毫无例外地都用透明塑胶袋封装,不能随意拆开翻阅,付钱后即可买走。售价一般在50—100港币之间。其实以香港的物价水平和购买力而言,这个价格并不算贵。香港的过期同志画刊,已日渐稀少,弥足珍贵,市场难觅。有书商以原价三倍以上的价格出售。

  总的感觉是,港台两地同志画刊相比较,香港的不论是在设计风格元素,男体写真开放度,视觉审美感,还是在书籍的装帧,印刷清晰度上,均优于台湾的。这可能因为台湾毕竟还是一个传统的华人社会,香港体现的则是中西文化的融合。

  在铜锣湾轩尼斯道一座不起眼的商业大厦12楼,我来到华人同志圈中挺有名的南极星书店。低回的背景音乐,幽幽的灯光,既陌生又熟悉的商品,以及笑容可掬的老板,宾至如归之感油然而生,想不到在如此喧哗的街肆竟还有这么一个宁静的所在。这里有中外同志书刊,画报,明信片,漫画,影碟,都是全见版的。进口的部分当然价格不菲。在谈到大陆游客喜欢购买的<指男>,<雄风>两本杂志时,老板无奈地告诉我,由于长期亏损,经营难以为继,这两本杂志都停刊了。

  旺角西洋菜南街一家书店,店面虽小,却有特点。社科类书架辟有一层,专门陈列港台中文同志书籍。象白先勇台版未删节本<孽子>,白中黑的<人性手记>,<隧道之后>,以及同志作家许佑生的作品等。像这样品种多且集中陈设同志图书的书店,我还是第一次看到。难能可贵的是,所有图书都打八折出售。在这里,我买到了求购多时的王尔德的<教我如何爱你>。

  为加强抗艾工作,香港发行了<Gmagazine>等同志免费资讯杂志,有较强的知识性和可读性。在同志活动场所投放,值得阅读和收藏。

  香港朋友告诉我,香港演艺圈其实是同志的大本营,除早年出柜的张国荣外,还有不少是同志,只是各有不得已的苦衷,未能公开自已真实的另一面罢了。香港富豪中也不乏同志,据说一富豪曾开出包养所中意男星的价码。

  同志酒吧,桑拿,按摩,会所全港都有零星分布,其中以尖沙咀,中环,铜锣湾稍多一点。香港的同志消费设施,远没有人们想像的那样多。香港也没有类似北京东单公园,深圳荔枝公园那样的同志活动场所,这确实出乎很多人的意外。。香港的社会风尚总体上还是比较严谨的。

  香港的仔仔除香港本地的外,还有来自新加坡,泰国,中国内地。也有白种人。有大陆MB持七天自由行双程证,去香港重操旧业的。前段时间香港警方就查处了几个大陆MB。

  中环蓝桂坊(相好)ComMunity酒吧,一到夜幕降临,香港和外籍同志便不期而至,人声鼎沸,人群中也有靓女熟客。同行的香港朋友说,我们喜欢这里的音乐和聊天交友的气氛,在这里谁也不会叫我们基佬,在这里我们还原了自我。

  过去,一些香港影视作品,把同志描绘为扭怩作态,又C又骚,不男不女之人。极为恶劣地丑化了同志形象。现实生活中的香港同志可不是这样,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和普通港人一样勤奋敬业,文明庄重,爱国爱港,热心公益。其中很多是白领,是自已所在领域的佼佼者。

  近年来,每逢5月20日,香港同志都要举办国际不再恐同日香港区游行,这是由香港数十个民间团体发起主办的。

  另外,香港同志团体也在香港立法会努力,推动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为(性倾向反歧视法)立法,争取同志在婚姻,就业,社会福利,反家庭暴力,税务,居留权,领养,遗产继承等方面获得平等的保障。

移动版
© 心同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