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谬的“同性恋霸权”与其背后的阴谋

关注来源:心同网2010-01-30

但是,同性恋人群的不断公开化,乃至得到社会认可是否就意味着同性恋真正成为了社会的主流,或者可能成为社会主流呢?这不可能。同性恋文化,同性恋的生活方式虽然是人类社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永远无法变成人类社会的主流。这是因为:

人口因素。

即使根据最偏激的现代性学理论与研究结果,同性恋人口比例至多也不会超过全球人口的10%(通常认知为2%到7%)。在这样庞大的人口基数面前,通常情况下(详见第三条),占人口比例较小的人群影响力有限,不会成为整个社会的主流文化载体。渺小的同性恋人口比例使得其文化与生活方式永远不会成为主流。这就好比在中国,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为8.41%(2000年),少数民族的文化形式并不会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所以我们看不到一个伊斯兰化的中国,更看不到一个说朝鲜语的中国,就是这个意思。

同性恋缺乏统一的文化模式与生活方式特征。

恐怕除了性取向与占大多数人口的异性恋不同之外,同性恋混杂在社会中就好比是大海中的一杯水,根本无法分辨出踪影。中国同性恋散布于十三亿中国人之间,分属于五十六个少数民族,信仰着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佛教等不同的宗教,操着汉语,维吾尔语,藏语,壮语,蒙古语等不同的语言,吃着米饭,面条,肉食,糌粑,酥油茶,米线等不同的食物,住着高楼,庭院,帐篷,吊脚楼等不同的住所。同性恋与同性恋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同性恋与同性恋之间的认同有时候还不如对彼此的民族,家族,社会定位更加紧密。这样的一种现状,使得同性恋文化与生活方式只是一种分支,而其实质上是依附于各种不同的文化与文明主干上的。

这也就是为什么,同性恋人群崇尚多样化的文化与多样化的生存方式。因为只有多样化的社会,以及对多样化存在的宽容与理解,才是同性恋人群争取基本人权的基础。

同性恋不是精英人群。

如果仅仅单凭人口少,并不能完全证明其文化无法成为社会主流。例如拜占庭帝国,因为其统治者与希腊的渊源这个国家的文化便是彻头彻尾的希腊式的,通用希腊语。中世纪的西辽,尽管位于西域腹地却仍然贯彻中原文化,通用汉语,具有汉民族特点的谥号庙号一直保留到帝国的最后一天。但是,这种特殊现象的前提在于,拜占庭帝国的希腊文明,希腊哲学,科学技术在帝国建国之初的确是要比周围的”蛮族”先进,中世纪耶律大石建立西辽时,汉化的契丹人”中原文明”的确要比周围游牧社会的其他民族更先进,所谓的”桃花石(汉人,或汉化契丹人)诸事皆巧”,就是很好的佐证。少数人的文化成为社会的主流,只有在这种文明形态高于其他民族,或其他人群的情况下。同性恋不是精英人群,同性恋艺术家,文学家,科学家等”精英”的比例,同性恋人群的整体文明水平,按照人类学理论不会比异性恋高这是铁板钉钉的事实,所以同性恋肯定无法担任”领导人类走向文明”的历史使命。

综上所述,同性恋永远不会成为社会的主流。而任何反对同性恋的声音都会遭到反驳与痛斥,不过是由于同性恋所追求的多样化文化与多元化生活方式,追求自由,民主与平等,争取基本人权的诉求与人民高度一致罢了,大家都热爱的东西,又怎么会成为”威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民不希望独裁与高压,不希望看到社会动荡与分裂,不希望看到一个不公平的社会对同性恋人群的区别对待会产生连锁反应,最终损害自己的个人利益。

争取正当的权益,刚刚有所起色就被批为”霸权”,有些人真是居心叵测。”同性恋霸权”一词,完全是几个别有用心的野心家一手炮制出来,企图压制蒸蒸日上的同性恋觉醒与平权运动。他们目的很简单,创造社会内部摩擦,创造矛盾,分裂人群,再从中谋求渔翁之利。小小寰球,几个苍蝇飞来飞去,在这里扇两下翅膀,在那里嗡嗡乱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不足一提。同性恋与人民同在一起,如果说,同性恋人群与全体人民的合理追求,梦想,以及顺应历史潮流的正当诉求就是谋求”同性恋霸权”,那么就让这场霸权主义来的更猛烈些吧!

  (提示:上述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仅供讨论和参考。心同网刊载此文出于展示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移动版
© 心同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