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欧美最知名男宠Denham Fouts的一生

人物来源:GaySpot2015-07-23

舍伍德比年长福茨38岁,一生有过三段婚姻,但他同时与众多同性取向的人交往紧密,令后世有许多猜测。次年夏天,他开始与舍伍德同居,后来一起搬进一个“拒服兵役者”组成的营地,同吃同住。在后者的影响下,他一度尝试过一种苦行冥想的生活,摒弃性爱、酒精、毒品,两人的关系据说从始至终一尘不染。不久,舍伍德去南美洲旅行,就餐时意外吞入一根配鸡尾酒的橄榄中的牙签,腹部感染去世。福茨之后回了一次故乡,那时他已离家十年。数年后,他的父亲因生活沉郁自杀身亡。

舍伍德·安德森 (Sherwood Anderson 1876-1941)

舍伍德·安德森 (Sherwood Anderson 1876-1941)

营地的苦修式生活令福茨厌倦,他开始往营地偷偷携带酒精、大麻,并与营中的一些男人发生性爱。两年后,他回到加州,决定求学,将来做一个心理学家。1943年,29岁的他完成高中学业,入读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院,直至1945年二战结束。彼时,彼得赠送他的艺术藏品已被变卖殆尽,他也无心继续学业,决定重返巴黎。

福茨,摄于1946,巴黎

福茨,摄于1946,巴黎

1946年,最后留下的那幅毕加索画作,被他以9,500美元出售,用作回欧洲的花费。他回到与彼得定居过的巴克街旧公寓,重新沾染毒品,开始过着日夜颠倒的生活。有时夜幕降临,他穿上美国水兵的制服,或全套燕尾服正装,流连于巴黎的一些时髦俱乐部。因多次在聚会半途困倦睡去,他被戏叫作“睡美男”。

福茨一生最后一段著名情事,发生于他与美国著名小说家杜鲁门·卡波特(Truman Capote, 1924-1984)之间。卡波特比他年小10岁,24岁时发表了一部同性恋主题的小说 Other Voices, Other Rooms (别的声音,别的房间), 封面是一张自己卧躺沙发、手覆下体的照片。福茨偶尔在《生活》杂志(Life magazine)上看到那张图片,将它剪下来,贴在平时吸食鸦片的床头边,最终给卡波特寄去了一张空白支票,上面只写了一个字,“来”。

杜鲁门·卡波特(Truman Capote, 1924-1984)

杜鲁门·卡波特(Truman Capote, 1924-1984)

1948年5月,卡波特乘坐“伊丽莎白女王号”游轮,从纽约前往伦敦。6月,他如约来到福茨在巴黎的公寓。两人度过一段时间,难舍难分,有时一起躺在床上,漫聊长谈。午后,一起去香榭丽舍大道看电影,福茨毒瘾发作时,会躲进男卫生间,吸食一口可卡因。那时毒品已摧毁了他旺盛的情欲-他曾因喜欢在室外做爱差点被拘捕,两人间很少发生身体上的关系。

卡波特, 摄于1947

卡波特, 摄于1947

12月,卡波特离开不久,福茨前往罗马。他此行目的不清,有友人说因罗马当时出售优质的海洛因,也有人说他是去戒断隔离毒品。在罗马一家名叫Pensione Foggetti的旅馆,他在浴室突发心脏病过世,年仅34岁,就地安葬。10年后,卡波特出版了那部著名小说 -《蒂凡尼的早餐》,也许受福茨影响,讲的是一个想要挤入纽约上流社会的交际花的故事,类似于“茶花女”。1961年,小说被拍成电影,由奥黛丽·赫本主演。

福茨墓地,罗马

福茨墓地,罗马

之后的半个世纪,福茨的家族后人对他的往事讳莫如深,从不谈论他的性取向及一生传奇式的男宠生活。近年出版的一本关于他的传记,起名叫做《世上最受宠幸的男孩》(The Best-Kept Boy in the World) 。他的一个侄孙杰伊·坎宁安(Jay Cunningham),是旧金山一所中学的校长,也是一名同性恋。采访时说,自己出柜后才听家人提起福茨,“我内心对他感情复杂,我不想自己以这样的方式为世人记住”。

也许对多数人来说,想挣脱一种庸常的生活, 从来是台下泪比台上多。

(作著:陈十四 现居北京,供职某英国报纸。“陈十四”是浙江家乡一个海神的名字。)

移动版
© 心同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