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情色艺术家:芬兰的汤姆/Tom of Finland

人物来源:酷新闻2016-11-02

“从那时起,我就生活在牛仔裤中,以我的画作为生”

芬兰汤姆Tom of Finland──托科‧拉克索宁

芬兰汤姆/Tom of Finland(或称芬兰的汤姆),本名托科‧拉克索宁,是20世纪最重要的同志色情“艺术家”之一,作品深深影响了20世纪晚期的同性恋文化。许多人或许对这个名字很陌生,但相信看到以下的图片,不管你是LGBTQ族群与否,或多或少都曾看过:

同志情色艺术家:芬兰的汤姆/Tom of Finland

健硕而壁垒分明的肌肉、庞大的性器官,同时身穿牛仔裤、皮革制品、紧身衣的伐木工人、水手,又或者骑着机车的警察。此种“超级男性”的角色形象,是芬兰汤姆所创造的人物风格。他的漫画经常表现出两个以上的男子,高潮或性爱的动作。他的作品在出版后深深影响了同志文化圈,尤其美国,当时许多同志,纷纷穿起了漫画中的角色穿着,也因此当大众文化再试图重现20世纪的“同性恋”时,经常是芬兰汤姆的角色形象为基准。

“参军与制服意象”

同志情色艺术家:芬兰的汤姆/Tom of Finland

制服、水手服,经常出现于芬兰汤姆的画作中

汤姆在早年其实也有创作,描绘的多以芬兰肌肉壮硕的劳工为主,然而因为二战爆发,汤姆自愿从军,故将大量的画作销毁。从军的影响,让他对穿着制服的男性,有强烈的性崇拜幻想,也开始以此题材创作。战后,汤姆在广告业担任画师,同时也持续不断的绘制情色画作。直到1973年(53岁时),他辞去广告画师的工作,以“芬兰汤姆”为名成立了公司,自此他称:“从那时起,我就生活在牛仔裤中,以我的画作为生”。

“是艺术?还是只是情色?”

同志情色艺术家:芬兰的汤姆/Tom of Finland

2014年芬兰邮局所发行的“芬兰汤姆”系列邮票

2014年芬兰邮局为了纪念这位“前卫”的艺术家,将他的画作制成了系列邮票,邮票抢购一空,总计卖超到超过170个国家。

芬兰汤姆,虽然一直以来受众多人与流行文化的喜爱,然而他的画作在艺术圈,却是评价两极。有的艺评家形容他为“用铅笔的大师”;有的则批评“没有表现力”。他的作品也影响了众多时尚设计师、艺术家,例如G.B.琼斯,就曾以“芬兰女孩”为名,沿用芬兰汤姆的绘画风格,创作庞克女孩,及其他次文化的女性。

然而也有人直言:“这些作品不是用来谈论的,是用来自慰的。”

只是,换个角度我们也可以去思考,芬兰汤姆,在过往对于同志、同性恋、非主流的情欲,仍有诸多歧视与迫害的年代(甚至还经历最严重的,同性恋与爱滋病连结,同志集体被猎杀的年代)。努力且持续不断的创作,影响、甚至是启发了当时的人们,让同志社群,有个集体可供幻想的美梦、有个可供辨认的隐喻符码。这样的创举,难道不足以证明其艺术价值吗?

“定义的解放”

经由上述的史料,不免引起笔者思考,到底何谓艺术?何谓艺术家?该符合什么样的条件,才会被视为是艺术家、艺术作品?情色与艺术的界限究竟在哪?

若从芬兰汤姆的成就来看,他启发了一个世代的美学与文化;若从作品切入,他的画风也树立了一种观看方式(雄性身体力与美的展现,在阳刚的体魄上,却也展现一种阴柔的曲线)。倘若近代的艺术讲求的是“创新”,他运用独特的风格,将次文化与边缘文化,拉到流行文化与大众之中,也是具有前瞻性的创举。然而为什么却仍有艺评家,认为其“艺术性”不足,“只是情色”而已?于是我们便可以思考,在这“定义与被定义”的标签之间,究竟有什么落差?若同为情色画家,但作者是异性恋男性、描绘的是异性恋情欲,这样的作品会被视为艺术吗?又或者,若艺术作品是能触发人们“激烈的情感”(哀痛、喜悦、悔悟、释然),何以“情欲”这强烈的情感,就难登大雅之堂?

至此,笔者想起了芬兰汤姆的生涯中,曾有一大段的时间,身兼着两种身分──广告画家、情色画家,而在他人生晚年,决定离开其中一种身分,“穿起了牛仔裤,以自己的画作为生”。笔者想,或许对汤姆而言,同样是“画作”,一个可能是伪装的、妥协的;另一个才是自己真真正正“赖以维生”的吧!

于是我们知道,芬兰汤姆,早已用自己的手,画下他的情欲、他的所爱,为自己下了定义。无须他人定义,只须活出自我,这不正是“酷儿”所标志的吗?

“从那时起,我就生活在牛仔裤中,以我的画作为生”

芬兰汤姆,一位以“情色”为生,活在皮革与牛仔裤里的酷儿艺术家。

移动版
© 心同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