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同志大游行,谁的游行?

话题作者:Nana2013-10-24

台湾同志大游行,谁的游​​行?

图片来自台湾同志游行联盟官网

2013年同志游行将于这个周六(10/26)举行,主办的台湾同志游行联盟将今年主题定为“看见同性恋2.0:正视性难民,斗阵来相挺”。此题一出,先后出现不少讨论甚或反对的意见;有些朋友认为“同性恋”这个字排挤了非同性恋族群,有些朋友认为性难民语意不清,搞不懂到底在指谁;游盟于是随后发表了说明,并举办座谈深化主题。

然而座谈中谈到了娱乐用药、性工作、愉虐等等面向后,又随之掀起另一波争论;有朋友表示:我不用药、不卖身、不玩BDSM,假使去了今年游行,不是变成这些人的同路人吗?为什么要把负面印象加在自己身上?

既然说到了负面印象,我想就从这里说起好了。

所谓负面印象,其实就是由歧视、对他人论断、和排斥异己产生的,换句话说,负面印象是一种建构的结果,和时代跟当时的观念有绝大关系。我们很轻易就可以举出许多早些年还不被接受,但现在大家已经习以为常的事情,比如说迷你裙;以前女孩子穿迷你裙那可是伤风败俗,骂难听一点就是落翅仔。比如说发禁,以前学生染发可是直接被贴上太保太妹标签的。

甚至比如说到同性恋这三个字;当然同性恋至今也没有污名尽除,但以前这三个字可不是陈述事实用,是骂人用的。管你是变装癖、变性欲、娘娘腔、男人婆、喜欢肛交、爱女人同时崇拜阳具,反正妳/你只要不符合性别正典,就有很大机会被骂死同性恋。

而同志这个词的出现,也是因为当初“同性恋”的污名太深了,因此用同志一词中的两重涵意来取代同性恋。虽然我不特别喜欢这种“佛地魔”式的处理,但是我却一直非常喜欢其中“同志逗阵”的意思。因为我一直相信,任何的污名、不平等、歧视,都是要靠“愿意逗阵”的人们成为同志以后,一起尝试改变,才有可能发生。

没错,我说的是愿意逗阵,而不是谁可以来逗阵。

其实没有一场运动,有可能订出一个所有人都满意的主题或是口号,一张大伞下站的每个人终归都有差异,而重要的,是谁愿意一起站出来。假如我们要用:我不用药、不卖身、不玩BDSM这样的方式去区分、去决定参不参加这场游行,那请问直同志伙伴们为什么要来同志游行?

甚至,我们为什么要支持关厂工人? (我又没被劳工局告)我们为什么要反核电? (我家旁边又没有盖核电厂)我们为什么要反迫迁?

坦白说,个人并不欣赏游盟这次主题的用语(但用意值得赞许),像是使用同性恋这个字;虽然正面直击的处理,脱离了过往佛地魔式的逃避,而我也从来不以为,靠同志两个字就可以涵括整个LGBTQI等等等列不完的各式认同,因为每个族群甚至每个人面对的议题都多有不同;但在过去多年之中,同志这一词底下包含的复杂脉络与族群演变,确实遭到了简化。

但是当游盟试图深入解释性难民一词,把各种非正典、受压迫的性都包含进来时,却再次引起反对声浪。这点让我真实的感到心痛,因为这就等于在说:某些类型或族群是被认可加入游行的正典族群,而且我们还可以争论谁的版面太大太小,但“其它”不属于这些被认可的正典族群的(用药的gay,卖身的les,玩BDSM的bi),我们不希望你们被看见,也拒绝逗阵相挺。

写到这里,我想带大家看看这篇文章,这是皮绳愉虐邦的Eiche和epicure共同撰写,开头有部份是这样写的:

同志和 S/M 有关系吗?同志游行中加入S/M实践者,会不会误导大众以为只有同志(同性恋)才玩S/M?说得更白一些,让这些玩S/M 的人参与同志游行,是否模糊了“同志”的定义,甚至让同志的处境更形恶化,使社会大众更难接受同志?

反过来说,很多S/M 圈内人也感到莫名其妙:我们为什么要参加同志游行?我明明不是同性恋啊! S/M 和同志有什么关系?

有没有觉得这些问题很耳熟?而且如果你/妳眼尖的话,想必已经注意到,这篇文章是写在2004年的游行前。

十年过去了,同志的外在处境或许渐有稍许松动,但我想很可惜的是,同为受压迫者,却至今还不能明白,“同路人”不在“资格”、“行为”、“身分”,在于明白被压迫的痛,并且愿意来斗阵。

移动版
© 心同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