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娘腔"是赞美吗?

话题作者:心同编辑2009-07-15

 最近「名人」蔡康永先生被热烈讨论的主题是:对一个男性说他「娘娘腔、很娘」是不是赞美?因为有网友批评他在节目中一再使用「很娘」的语汇,「形容」某些上节目的男艺人,促使他说明,由于他个人对于多元性别特质光谱的认识,以及不同意异性恋文化霸权,因此当他说某人「很娘」,其实他是在「赞美对方」。  这样的说法其实轻忽语言所寄身的社会脉络。实情是:现阶段我所理解的中小学甚至大学校园,连老师都用「娘娘腔」骂人,是开骂、羞辱,语言伴随轻蔑、不屑语气、眼神,甚至连带吐口水、吐痰。为什么到了蔡康永节目,「娘娘腔」变成美丽夸奖?看了蔡先生的说辞,我企图想象还在国中小的蔡康永同学,会如何回应同侪师长对于「娘娘腔是怪咖」的性别压迫?绝大部分的男童没有资源,将它翻转为正向的力量。  一个在学校被同侪和大人取笑为「娘娘腔、娘炮」的男孩子,听到大人说「这是赞美,不是取笑,你就不要管它,把它当作赞美啊。」他一定会更无助,甚至无言以对。因为他比谁都清楚,这绝对不是赞美,而是羞辱、恐惧,不利学童自尊自信的发展。老师如果这样对学生说,就是没有看见学生在受苦,也是在伤口洒盐。  玫瑰少年叶永鋕因为温柔的性别特质,在国中经常受到欺凌,包括语言的「娘娘腔、娘炮」暴力、行为的「脱裤子验明正身」暴力,他因此没有机会完成自己小小的生命梦想,在学校厕所离奇死亡。要对抗这样的性别歧视语言暴力,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往往需要社会更多同理的陪伴力量。  蔡康永的博客所言,让人心惊胆跳的原因是:对于男性温柔气质的偏见与歧视这个特定的「社会」现象,他似乎将之简化到「个人」心理层次:「只要你不要在意别人说你很娘、娘娘腔,你只要转个心境,世界就不一样了,你把它当赞美,就是赞美。」  世界不会不一样!如果没有更多教育者严肃的拆解这个社会无所不在的偏见假象,如果没有更贴近生命的法律严格禁止类似的语言性骚扰,如果没有学校严格执行对于这种仇恨语言的零容忍,这个世界不会变好。  现阶段台湾社会需要思考如何积极进行多元性别教育,包括发展新的语汇,例如「温柔汉」、「嘻嘻男孩」、「玫瑰少年」、「水男孩」等积极正向形象。我们也有必要让「娘娘腔」成为正向文化价值,努力教导:娘是优美的力量,用来骂人其实并不高明,也许蔡先生论述可在这里发挥功效。不过我更期待蔡先生利用他的节目大量传递多元性别的内涵,进行社会教育,将会功德无量。(作者为东华大学课程设计暨潜能开发学系副教授,台湾性别平等教育协会监事)(爱白网注:本文出自7月15日《中国时报》,作者:萧昭君)            「娘」:讪笑或荣耀  作为极少数的出柜同志,电视主持人蔡康永近日却遭到同志社群猛力抨击。原因是他的节目请来温柔男艺人,又不断笑他们「娘」,笑谈他们爱敷脸、善于折衣服的女性化习惯。  同志批评蔡康永:「身为同志,竟也消费社会对同志的刻板印象」;有人缓颊说他「以娘攻娘」,很有「笑果」。蔡康永为此在部落格贴文,表明「以为『娘』是在骂人」才是异性恋霸权的偏见;在他的字典里,「娘」不是负面的字,男生「娘」有什么关系?  蔡康永的说法颇有激励作用,符合性别多元教育者的主张,要光明、开阔地看待性别气质。他认为,男生当然可以娘,如果娘得很有意思,当然可以开朗地说出来!  蔡康永说得有道理,但美好修辞仍要回到现实面检视。如果这社会对性别多元的宽容果真达到他所说的境界,那么同志们可乐翻了。  如果我们因此就认为,被同学笑「娘」的男生,该欣然接受「很娘」的「赞美」,他委屈、受伤的情绪全是无谓,也未免太阿Q式乐观,忽视发话者的贬意及歧视依然存在的现实。  对被「标签化」的群体来说,要把讪笑的标签翻转成「光荣的印记」,向来不是件容易的事。这样的翻转,也不是片面宣布就能奏效,而是需要长期社会对话与文化改造的历程。

移动版
© 心同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