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同性恋”引舆论战 中国逐渐宽容

关注来源:心同网2011-07-06

各国对同性恋态度不一

在另一个社会迅速变迁的东方传统大国——印度,同性恋话题近日同样引起不同观念的冲撞。

据法新社报道,印度卫生部长阿扎德4日在一次全国性艾滋病防治大会上说,同性恋是“违反自然”的“病”,对印度社会不好。他还说,“以前同性恋主要在发达国家存在,如今这种病很不幸地传到我们国家”,“这种人在印度有很多”,印度社会必须有所准备。

印度人权团体、同性恋权利团体迅速谴责阿扎德,并要求他为“愚蠢的言论”道歉。联合国卫生事务特别专员也对阿扎德的谈话进行批评,认为阿扎德的言论与他的卫生部长身份不相配。

“在加拿大,同性恋是政治正确,敢于反同性恋才是勇敢的人”。一位在加拿大的分析人士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加拿大号称“对同性恋最宽容的国度”,由于同性恋同情者势力强大,尊重同性恋成为关乎自由平等的“政治正确”,相反,公开反同性恋则需要极大勇气。联邦移民部长肯尼2009年曾被指责“歧视同性恋”,理由是“不愿在新版移民入籍考试手册中加入尊重同性恋内容,将之从草稿中删除”,感到巨大压力的肯尼不得不推动在2011年3月的改版中加入“认同同性恋权利、同性婚姻的合法性”内容。

多伦多新任市长福特是著名的反同性恋主义者,这位在多伦多人气很高、以高票当选的市长不顾压力,坚持拒绝出席7月4日举行的多伦多同性恋“自豪周”游行。他是16年来第一个敢于不出席这项游行的市长,但这一立场遭到3名前市长的公开抨击。

作为一个最初由清教徒建立起来的基督教国家,美国对同性恋的争议更多。美国纽约州6月底做出允许同性结婚的决定,《华尔街日报》说,同性恋权利问题成为2012年大选中一个引发选民严重分歧的政治议题,将进一步增加要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同性婚姻问题上采取更明确立场的压力。稍后奥巴马在记者会上说,美国在向同性恋者拥有更多平等权利的道路上迈进是件“好事”。美国国务卿希拉里也说,争取同性恋平等的斗争历来就是最紧迫和最重要的人权斗争之一,美国在世界各地的外交官做了大量工作,敦促各国政府尊重所有人的权利和尊严,无论他们的性取向是怎样的。

但美国外交官的工作在外国遭到抵制。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巴基斯坦7月3日和4日接连发生针对美国的抗议游行,因为美国驻巴大使馆近日主办了“同性恋骄傲月”活动。包括巴基斯坦最大的伊斯兰教政党之一“伊斯兰大会党”在内的一些政党和团体发表措辞强烈的声明,谴责美国使馆的做法是“文化恐怖主义行径”,“相当于往伊斯兰世界胸口捅了一刀”、“是继美国无人机的军事行动之后,对巴基斯坦的又一种危险攻击”。

同性恋被接纳程度有多高

北京大学学者张颐武5日告诉《环球时报》,近些年中国对于西方很多观念越来越熟悉,社会对同性恋话题的宽容度也在增加。西方对同性恋态度的转变的确对推动我国相关话题逐渐开放起到很大作用。

但张颐武并不认为中国社会真达到了像网上言论表现出来的那种宽容程度。他说,中国同性恋问题的复杂性在于,公众对同性恋的理解并不充分,承受力也远没有达到。但“支持同性恋”却好像被西方国家说成是“世界潮流”,如果公开表示反对,似乎就站到了“世界前进的对立面”,这让大多数中国民众既不愿意公开反对同性恋,而在内心又无法真正理解并支持。“不讲”是个谨慎的原则,但不发声不代表不反对,这就是中国“沉默的大多数”。在虚拟世界中,关于同性恋的话题似乎炒得风生水起,但这只是中国知识界、文化界少数关注此话题的精英的行为,与整个社会观念的变化并无太大关系。“沉默的大多数”让同性恋在中国异常敏感,吕丽萍把敏感问题挑明了。

移动版
© 心同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