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凤助虚凰 无奈现实背后的同性恋形式婚姻

关注来源:羊城晚报2010-12-06

  淼淼原以为,结婚之后压力会减小,后来才发现想得太简单。“谎言开始,意味着要用千万个谎言来掩饰。”说这句话的时候,淼淼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表面上,她婚后搬入了“老公”在番禺买的房子里;实际上,她只是把自己不常穿的衣服搬了过去。对方也摆放了牙刷、毛巾等日常用品,但跟“丈夫”住的人,是他自己的“他”。  而淼淼依然跟“她”住在天河的小房子里,“如果爸妈一时兴起,冲到他那边,他就不开门,假装家里没人”。父母常常出自好心,要过去给孩子打扫卫生或者煮上一顿丰盛的饭菜,但都扫兴而归,淼淼为此伤透了脑筋。为安慰老人家,淼淼每个月都安排跟“老公”回娘家吃一顿饭,每逢节假日,“全家”也出去吃大餐,偶尔还带着“老公”去见亲朋好友。“幸亏他爸妈不在广州,要不然就更难搞了”。  在外人眼里,他们是幸福的小两口,只有淼淼不停地喊累:“我们要平衡的,不仅仅是两个人的关系,不仅仅是两家人的关系,还有与各自情侣的关系。”在她的眼里,婚姻是建立在“两对人”的关系上,任何一个人发生问题,都会影响四人的关系。  今年春节,她便曾跟同性爱人吵架,一度到了分手的地步。导火线就是“爱人”想两人春节假期去旅游,可淼淼却不得不跟“老公”回老家,“她觉得,我的虚假婚姻已经影响到我们的生活了”。淼淼当时很彷徨,却无处哭诉,惟有不停地发短信给她道歉、解释。“坦白说,我和她之间只有爱的承诺,没有法律的保护相守一辈子,太脆弱、太没有安全感。”淼淼看到自己圈子里,也有不少“拉拉”分分合合,心中更是担忧。幸运的是,“爱人”生过气后还是回到了淼淼身边,但“这是一道伤疤,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再度裂开”。  淼淼心中还有一根刺———孩子。结婚两年的她今年已经30岁了,在外人眼里,她是时候当妈妈了。“其实,我和他都想要一个孩子,但是他希望孩子归他,我希望孩子归我,”尝试着用轻松的语气说这个问题,她一点都不轻松,在这么一个复杂的“家庭”里,她决定还是不要孩子。“双方的父母都在催,我们说好了,在他父母那边,先说我有问题,正在看老中医,我这边就说他有问题。”打算再拖个三五年,到时候就谋划“离婚”收场。“跟谋划‘结婚’一样。”淼淼的语气很无所谓。  选择,不是人人都可以  “据我所知,身边的人也不是想‘互助’就能找到对象的,成功率大概只有30%。”  小梅没有李建和淼淼幸运,还在寻觅“互助对象”。“我找到第一个男‘同志’,是普通的企业小白领,没房子,带回家见我爸妈,他们不喜欢。”小梅实在拗不过父母,继续寻觅:“换了第二个,有钱有房子,可还没结婚就反悔了,因为他的朋友介意。”  “其实,合适的男‘同志’并不好找。”小梅感叹,数据显示,有近四成的男“同志”都采取了结婚的方式掩盖性取向,再加上社会对男性结婚的年龄相对宽容,已经35岁的小梅变成了“棘手剩女”。“男‘同志’不好找,渠道也非常有限,”小梅透露,大家一般都是上网寻觅,“偶尔也会有一些热心的同性恋者组织互助婚姻联谊会,小范围内进行。”  但是,小梅还是没有找到。“据我所知,身边的人也不是想‘互助’就能找到对象的,成功率大概只有30%。”拖着拖着,小梅没有像前两年那么着急了,“我父母现在似乎也开始接受我单身的状态了”。(文中所有人名,均为化名)

移动版
© 心同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