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拒同性恋子女或致其感染艾滋率大增

关注来源:青年参考2010-12-01

  “家庭支持是一种有效的防艾途径” 对同性恋子女 接纳比不接纳好

今年12月1日是第23个世界艾滋病日。近日,美国社会学专家卡琳•怀恩博士发布了她的最新研究成果:“如果你的孩子是同性恋者,而作为父母的你拒绝接受孩子的性倾向,那么,你的孩子感染艾滋病的可能性将提高三倍。”

  怀恩经过10年调查,分析家庭态度如何影响同性恋青少年的人身安全,比较同性恋青少年的家庭背景和他们的艾滋病感染率、精神抑郁和自杀行为的关系,结果发现,生活在不受接纳的家庭中的同性恋青少年,和生活在受接纳的家庭的同性恋青少年相比,前者的自杀企图是后者的8.4倍,精神抑郁的几率率是后者的5.9倍,吸毒、感染艾滋病的几率则是后者的3.4倍。

  怀恩是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家庭接纳项目”主任,研究同性恋者的健康问题已有35年经验。当艾滋病刚在美国出现时,她就开展了早期社区艾滋病防治服务,并为美国议会和公众卫生部门撰写了第一本美国艾滋病政策的著作。

  在针对受访者的调查开始前,关于家庭对子女性倾向的态度,怀恩和同事做了三类预设,即:接受、拒绝和模棱两可。

  让他们感到意外的是,他们在调查中发现,原来还存在第四种类型的家庭:庆祝。有些家庭从一开始就庆祝自己的孩子是同性恋,有些家庭甚至会举行盛大的派对来庆祝孩子的“出柜”。“准确地说,他们并不是庆祝自己的孩子是同性恋,而是庆祝自己的孩子有勇气面对自己。他们庆祝的是孩子的一切优点,因为他们爱的是孩子的全部。”

  怀恩说,接受自己的孩子,可以让他们在一个安全的空间发展。相比之下,拒绝行为不仅会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健康,而且会进一步影响到孩子的生理健康,因为如果一个孩子得不到认同,对自己生命价值的认同度也就会低,那么感染艾滋病等疾病的几率也就相应更大。因此怀恩提出:“家庭支持应该被视为一种有效的防艾途径。”

  国内民间草根组织“同性恋亲友会”的发起人阿强对此深有同感:“目前我们的艾滋病防控策略是基于‘下半身’的,简言之就是‘安全套、安全套、安全套’,防艾策略迫切需要加入‘上半身’的思考。”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景军也认为,防艾工作应该在以感染途径为切入点的传统公共卫生的分析下,加入更多的社会分析。景军分析说,目前我国艾滋病防控的一大障碍是检测力度不够。当前性传播已成为我国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其中同性性行为导致的艾滋病传播已超过传播总数的30%。但是,约2/3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从未接受检测,尚不知自己的感染状况。而广泛存在的社会歧视正是原因之一。

  “不消除在家庭内部、医院、用人单位对艾滋病的严重歧视,检测的人数就不可能上去。”因此,景军认为,家庭不仅应该接纳同性恋子女,也要接纳艾滋病毒感染者,同时整个社会都要接纳这部分人群。

移动版
© 心同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