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togayther”透露对同性恋情开放风

关注来源:新华网2010-03-28

  何谓“chinsumer”?恐怕连讲地道英语的老外都一头雾水,但中国的新新人类却心领神会,它是对出国旅游时挥金如土的中国购物狂的新称呼。  这样的英文词汇如今在互联网上广为流传。他们由中国网民原创,对英文单词稍加改动,巧妙组合,从而创造出根植中国社会,风趣幽默的“后现代中式英语”。  比如,把secretary(秘书)和sex(性)组合为“sextary”,讽刺了某些老板和女秘书的暧昧关系。  “togayther”由together(一起)和gay(同性恋)组合一起,成为“终成眷属”的另类英文翻译,透露出年轻中国人对同性恋情日益宽容的心态。  但是,有一些新词,如果对中国国情缺乏足够了解,就难以领会其中真意。  随着高速铁路在中国的不断推广,网友们也为动车组起了个英文名字“don’train”,把英语里“don’t”(不要)”与“train(火车)”的合并而成。利用中英文谐音,巧妙表达出对动车票价太高、普通人坐不起的不满情绪。  在北京大学教授英文写作的美国人马修·迪尔对新华社记者说:“一开始看到这些‘中式’英语词汇,我很不以为然,认为会助长错误的英文单词拼写。但是,当别人告诉我这些词背后的意思,我觉得这些组词非常有创意。”  他把中国网友们造的英文词汇叫“中式英语俏皮话”。  “每个人都需要一个表达丰富情绪的渠道,中国网民正是通过这些词汇以一种温和的方式表达了他们的想法。”他说。  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英语教师蔡君梅认为,这是英语自身发展过程中的文化现象。自创“合成词”在英语国家也很流行,比如,美国媒体把布拉德·皮特和安吉丽娜·朱莉这对明星夫妇称作“布拉吉丽娜(Brangelina)”。  “英语正逐渐成为一种全球性语言,它在新的土地上必然会结出新的果实。”她说。  英国文化协会去年公布的研究报告显示,会说英语的中国人数每年增加2000万,并估计中国说英语的人数可能已经超过了印度。  蔡君梅说:“懂英语的人这么多,他们中自然有人想将本国的文化、语言传统和英语结合起来。”  中国人民大学英语专业的大三学生雷雨潇说:“和老一辈相比,现在的年轻人平常用到的英语要多得多,有时候会不自觉地想用英文表达,如果找不到合适的就自己造一个。”  “多数中国网友造的词更多会用在特殊的情境下,但有些说不定真能成为英文的固定表达。”蔡君梅说。  实际上,英语已经从中文里“借”走了很多词。比如说“kungfu(功夫)”、“typhoon(台风)”,昔日“洋泾浜”的中式英语问候语“long time no see(好久不见)”和“lose face(没面子)”已经成为常用英文词。  “比如,我们的‘两会’在国际上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许多主流英文媒体都开始用对应的英文词‘two sessions’来简称。”雷雨潇说。  “越来越多中式的英语词汇被外国人接受,也显示出中国日益增强的国际影响力。”蔡君梅说。

移动版
© 心同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