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过度关爱 男孩伪娘化

国内来源:中时电子报2015-03-21

爱丽丝伪娘团的团员

爱丽丝伪娘团的团员

父母过度关爱 男孩伪娘化

一男子身穿时髦女装走在北京王府井大街上,“伪娘”出现吸引了不少过往路人目光。

父母过度关爱 男孩伪娘化

2012年4月15日,来自武汉各高校的“伪娘”组成的“爱丽丝伪娘团”在武汉东湖牡丹园的动漫秀上演出《倩女幽魂》。

男孩性格女性化越来越普遍,“伪娘”现象因此成为教育界热议的话题;有的男孩在经过装扮后,很难区分出是“伪娘”或女性。专家分析,父母过度关爱、缺少父亲陪伴等原因,都可能是让男童成为“伪娘”的可能因素;此外,如果校园内的女教师人数过多,也将影响儿童建立性别认知。

据《重庆晨报》报导,男孩变成“伪娘”的情况在大陆越来越普遍,此现象在校园内早已不是新鲜事,例如许多男孩在装扮上,已超越“花美男”的范围,除了喜欢打耳洞、染头发,更喜欢穿着女性化服装,有时甚至还穿上非常女性化的紧身裤。

伪娘不等于同性恋

资深心理谘询师胥丽认为,“伪娘”特征有三点,首先是外表酷似女性,再者是言行举止都像女性,第三是人格特质趋于女性,易出现害羞、娇媚的表情。她说,“伪娘”不等于同性恋,因为在本质上,“伪娘”还是能认同自己是“男儿之身、男儿之志”。

“儿子上中学后,越来越像女孩子”,一位林姓妇女表示,他的儿子在上国中以后,变得越来越胆小、害羞,言行举止越来越女性化,她担心儿子可能变成“伪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林姓妇女的丈夫决定带儿子添购新衣,没想到,父子俩却因为“品味”不同而大吵一架。

“上身中性休闲套头衫,下身一条米黄色紧身裤,加上一个手提式包包”,林姓妇人的丈夫认为,儿子挑选的衣服太中性,让他难以接受,所以最后拒绝买单。他认为,并没要求儿子一定要有男子气概,但绝不能接受,打扮得“不男不女”。

胥丽表示,“伪娘”的形成来自生理、心理和环境因素,与父母、家人有关。除了父母过度关爱可能导致男童变成“伪娘”,缺乏父亲的陪伴,也可能是关键因素。

教师性别比例失衡

她认为,父母若太宠孩子,易于让男童逐渐遗忘自己是男儿身;此外,由于华人社会讲求“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模式,所以绝大多数的时间,孩子都是和妈妈“黏”在一起,在缺乏父亲陪伴的情形下,使母性特质在不知不觉之间传递给孩子,被培养成后天人格。

除了家庭教育,日前也有一名南京政协委员指出,在中小学任教的女教师人数大于男教师,在教师性别比例严重失衡的状况下,让学童都在“女性包围”中成长,如此必会对学童的人格,甚至性别认知产生影响。胥丽认为,若要避免养成“伪娘”人格,父母在平时不应越俎代庖,如背书包、穿衣服、吃饭等琐事,都应该让孩子亲手去做,如此才能建立孩子的自信心。

移动版
© 心同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