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老同志长达半世纪的爱情悲歌
情感作者:阿强2009-07-10
1 2005年,那会我还在网络公司跑业务。一天去个客户那里,在工业区坐车时遇到一对可爱的老人。他们引起的注意,是因为车上很多人对他们指指点点。我询问旁边人怎么回事,一个人告诉我说他们不正经。那一刻我心里明白了一些。当我看到别人对这对老人指指点点的时候,心里替他们难过。 当时,其中一位老先生搀扶着另外一位老先生上车,一上车就有人说,“真倒霉,和这样的人坐一趟车。”他们上车后座位只有一个了,别人对他们说三道四,他们好象习惯了一样装做没看到。在我听到旁人告诉我是怎么回事的时候,我主动站起来把座位让给他们,(这时有人告诉我别把座位给他们坐,我没有去理会)两位老人向我投来感激的目光。那一刻我心里好温暖。那天晚上在网上我把这事告诉了两位好友。他们叫我去看看这对可爱的老人。 在一个礼拜天,我提着一些橘子和苹果去看望这对老人。他们就住在那个工业区边上的一个池塘边。那是座简陋的木房子,池塘里有群鸭子。我敲开门,两位老人看到我,脸上露出了慈祥的笑容。我告诉他们我来的目的,其中一位老人开口了,虽然方言很重,但我还能听得懂。他说知道我理解他们,因为从来没有人给他们让坐位还来看他们。我告诉他,现在像他们这样的有很多很多。我告诉他我想知道他和另外一位老先生的故事,那天中午我在他们这里吃的饭,两位老人和我讲了他们的故事。 应霓(化名)1932年出生,2005年73岁;于凯(化名)1933年出生,2005年72岁。1951年他们去参加抗美援朝,当时应霓21岁,于凯20岁。于凯是东北哈尔滨人,父母都死在日本人手下,是个孤儿。两个人是在抗美援朝前线认识的,当时在一个班。应霓很照顾于凯,两个人关系非常好。一次执行任务的时候应霓腿上中枪了,于凯背着他。到了安全地带时应霓发现于凯肩膀上也中了枪。应霓有着说不出的感激和感动。 1953年抗美援朝胜利,应霓回国了,于凯则留在朝鲜和当地的一个女子结了婚。婚后几年,于凯并不快乐,因为他当时留在朝鲜的原因是自己是孤儿。当年有些政策。于凯总想起应霓,还有就是对祖国的思念。于凯婚后有一个女儿,但最终他还是选择了回国。1960年于凯终于回到祖国,他做过石油工人,也做过煤矿工人,同时一直在找应霓。他问过很多战友,只知道应霓是浙江金华的,其他的就都不知道了。 应霓回国后在部队呆了几年,复员回家到县里武装部工作。他回国后常想起于凯,有时候想的彻夜难眠。眼看30岁的人了,别人给他介绍对象他觉得很反感。他有两个姐姐一个哥哥,父母也替他着急经常催他,他自己也有点无可奈何。 于凯在回国的第三年决定去找应霓。他千里迢迢从东北步行走到浙江,这一路走了两个多月。到金华以后通过打听,他知道在金华某县城武装部有个叫应某的,和应霓的名字一样,但不能确定是不是同一个人,他于是到了这个小县城。 当时要下班了,应霓拿着油票去买煤油。他走到大门口碰到了来寻找他的于凯。两个人见面的那一刻都不敢相信这是真事,两个人热泪盈盈地拥抱在一起。那天晚上两个人彻夜难眠,讲了一夜的话。分开后的种种想念,讲到动情时两个人都哭。到最后只是彼此的拥抱。 2
他们两人的事情在那个年代是不能说出去的,况且应霓一直没结婚,已经引起各种猜测。所以应霓通过关系把于凯安排到一个公社当治安员。到了晚上,于凯步行6公里回应霓的宿舍睡觉。就这样他们在一起生活了两年。这两年应霓的父母劝他找对象不知道说了多少次,但还算是平静地度过了。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了,因为两个人的关系“不清不楚”,有人举报说两个人“不正经”,是“二尾子”。红卫兵把他们两个抓起来挂着牌子去游行,牌子上写着“打倒流氓”。 在10年的“文化大革命”中,他们两人除了下地劳动、读《毛泽东语录》,还时不时拉出去被审判、游街。一次审判时人们把于凯的腿打断了,晚上两人关在“牛棚”里想死的心都有,而应霓的父母在这次浩劫中相继死去。
相关链接
精彩推荐
-
- 前男友让我感染了艾滋
-
情感 2023-07-29
-
- 贷款、婚姻、亲情:一个农村同性恋最后的倔强
-
情感 2023-01-18
-
- 男婚男嫁
-
小说 2023-01-02
-
- 他们18岁,他们感染了艾滋
-
情感 2022-12-05
-
- 来自我心 作者:鱼翔楚天
-
小说 2022-07-25
-
- 父亲和小爸的爱情
-
情感 2022-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