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艾滋病毒蛋白质结构 标靶治疗有望

艾滋病来源:心同网2014-01-10

中国哈尔滨工业大学生命学院教授黄志伟带领的研究团队,昨天在国际期刊《自然》(Nature)发表一份重要研究,称破解了艾滋病毒中蛋白质Vif的结构,解开艾滋病病毒研究30多年来的一大谜团。可望让艾滋病治疗从“鸡尾酒式”混合用药方式,转向标靶药物治疗。

自科学家1981年首次发现艾滋病病毒以来,这是首次有研究揭露了Vif的结构。黄志伟称,艾滋病病毒在传播中,针对人体进化产生Vif,其作用是“在人体免疫细胞内进行病毒生成和复制”。

黄志伟说:“艾滋病病毒好比是一把锁,该项研究的成功就是勾画出了锁的构造,为生产出治疗药物这把开锁的钥匙,提供了结构基础。”他透露,研究团队与一家大学药物实验室展开合作,合力研发艾滋病标靶治疗药物。

据中新网报导,王志伟教授从开设专项实验室到研究成果出炉仅用一年多时间,而他本人更是一名1979年出生、摸着“80后”门槛的年轻科学家,因此记者也试图从他身上探寻出中国新生代科研人的“求精之路”。

“他的兴趣,就是攻克国际学术的前沿问题。”谈话中,王志伟涉猎最多的话题就是“兴趣与执着”,这也正式年轻科学家身上最明显的投影。 “科学的前提是兴趣使然。”王志伟说,他将目光聚焦在困扰世界顶级结构生物学家的艾滋病病毒Vif结构上,就是对梦想、执着和兴趣最好注释。

黄志伟,1979年生于中国江苏南通。求学之时,一路从中国国内高校大学生读到了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后,黄志伟有着自己的一番想法。他说:“博士阶段是对生物学及药学应用中的重要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进行研究,主要是做体外研究。我希望将来能够更深入地研究生命科学问题、更全面地认识生物学。 ”

黄志伟跟所有科研人一样,习惯浏览世界学术前沿课题,2011年12月,他在《自然》杂志上看到了两篇关于艾滋病病毒的文章,这瞬间吸引了他。 “艾滋病病毒即是至今仍无有效疗法的致命性病毒,解决它就是为人类解决了一个难题。”黄志伟说:那时,攻克艾滋病病毒就成了他的“兴趣”,“Vif结构对治疗艾滋病有重要意义,我就是研究生命科学的就应当去做,科研工作最终就是为了造福人类。”

王志伟告诉记者,他从做开始就给自己树立了“一定能做出来”的信念。 “为自己的兴趣付出汗水是一件享受的事,天才那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这句话是黄志伟的座右铭。从是显示成立直至成果出炉,王志伟此后每天坚持这一个时间表:早上7点多开始工作,晚上12点才结束,没有周末和假期,这在很多人看来是辛苦的,但黄志伟却很“享受”。

“我们面临着许多瓶颈,刚开始纯化不到足够多的蛋白复合物,蛋白不长晶体,晶体衍射能力不够强……只能凭借着经验,依靠自己多年来的认知进行判断,一点点摸索。 ”黄志伟告诉记者,当有问题摆在眼前时,人往往忘记了辛苦,并把他当成了习惯。 “一天不进实验室就仿佛缺少些什么,心里空洞洞的。”在他的实验室里,如果哪天看不到他时学生们就会好奇:“黄老师去哪了,这不像他的风格啊!”

“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兴趣,就会不知疲倦地去求知、探索、实践,并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也许正是因为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和执着,吃再多的苦在黄志伟看来也是甘之如饴。 2013年5月时,艾滋病病毒Vif和人体四个蛋白的复合物结构终于解析出来了。当黄志伟宣布这个好消息时,学校和他的学生却不感觉意外:“虽然仅用了1年多时间,但耗费的时间世纪相当于别人好几年时间。”黄志伟则感到很幸运,他说: “从一开始,就觉得走了正确的道路,科研有时就像在选路,并执着的走下去……”

1月9日,该研究成果正式在《自然》杂志上发表,黄志伟又迅速转入下一项研究中,依据此项成果开始研发艾滋病靶向治疗药物。

移动版
© 心同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