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多少罪恶假汝之名?康有为提倡同性婚姻?

话题作者:心同编辑2009-02-14

 大同世界当然不是一蹴即就,这些洞见深刻的批判理论,也不存在什么鼓吹不鼓吹的问题。但当然,今日的基督右派,为了「文化战争」的需要,亦大可把康有为也列为当代性解放魔鬼的先驱,扣上同志运动打手的帽子,又或者把《大同书》列为禁书,批判其为污染中国青年一代的精神大毒草,从基督教书局的书架上移除,以示「不给魔鬼留任何余地」。

  废除奴婢等同冲击家庭?

  不过,基督右派除了自我陶醉于他们的「象征之战」、「文化之战」之余,忘了向这一代今日尚存的,自吃人的礼教和封建异性婚姻体制逃逸出来的同性同居者解释,为什么苏颖智牧师可以斩钉截铁的宣示﹕「要立法令他们不受伤害,无可能!」在中国文化启蒙的历史进程中,基督教究竟站在何方?

  这样说来,基督教从来不会去冲击家庭价值吗?答案当然不是。

  香港教会史学家Carl Smith在一篇动人的著述中,生动的描述了香港的新教教会在五四前后,废除妹仔买卖的运动上所扮演的积极角色。当年的基督教青年会(YMCA/YWCA)联系起来的基督徒,站在改革的一方,与工会分子携手,促成了一九二三年香港废除妹仔奴婢制度的条例通过。发人深省的是,在这椿新教教会成员首次积极投身的人权运动中,反对废除妹仔奴婢制度的封建势力,例如买办富豪周寿臣,就辩称妹仔是华人家庭制度的一部分,暗指主要由基督徒组成的「废妹仔派」是在破坏华人固有的「家庭价值」。

  家庭、家庭,多少罪恶假汝之名?

  一直以来,香港绝大部分信徒(包括那些在今日仍在教会学校读书的学生)都没有被告知,早年的传教士都是坐贩卖鸦片给中国的东印度公司舰队来港的。殖民权力和宗教权力,原来就密不可分。五四运动之后,中国内地就因此燃起了猛烈的「非基督教运动」。蔡元培、胡适、陈独秀等知识分子不分派别,强烈要求教育脱离宗教控制,要求收回教育权。在滚滚而来的历史浪涛下,香港基督徒一改保守习性,站在改革和进步的一方,十分合理自然,也可能因此而使香港基督教会,幸免于后来席卷中国,更激烈的反洋教运动的灾难。

  可是,殖民地给予基督教会的种种特权,很容易令一些人忘记了,文化上的保守主义,并不是近代的中国人,长远真心接受基督信仰的原因。

  当代美加的基督右派以激进好战著名,可是,香港的基督右派空有好战之态,却难掩内里的辞穷理屈,底子薄弱。如梁燕城者,丢一些过时书袋不及之余,以骂人「伪民主派」、「淫贱议员」掩其不济,已广为识者笑。

  更有论者,以为可以单靠讽剌同志运动没有一种惠及所有「同一屋檐下」各类有「同住」关系人士的襟怀,就足以向公众说明同志追求的平等,也不是真正的平等,其立意只为颠覆香港合法婚姻的定义。这些自称蒙恩的基督徒忘了,这种嘴巴论辩(巧妙的「反讽修辞」!),只是陈水扁式的「乌贼战略」,把人人都抹黑成「带点歧视成分」,却没有使自己的歧视变得合理。真理,却迷失在这些犬儒辩驳的交锋当中。

  香港教会史学家Carl Smith以他的健笔,详细地见证了这样可供古今对照的精彩一幕﹕在东华医院一个辩论废妹仔法例的集会上,一位明显的反立法者以反讽的口吻说﹕外面每天还有男人苦力被贩卖,为什么你们只为女人大费周章!众人听罢,起哄踏脚,以示不满……要求主席立付条例举手议决。

  历史,是很能说明问题的。

  「大同理想」并非「天国」观念,五四以来,激发了无数的青年人,踏实地探求社会文化与时并进的改革之道。他们不会像宗教右派,虚言要等待起草一条「真正要实现全面平等」的「世界大同条例」(可能还会包括「动物权益」在内),以掩饰其落伍的歧视心态。

  文化研究学者Lawrence Grossberg判断宗教右派实质上并非真是一种守持真理的保守主义,而是一种后现代文化氛围下出现的「舞弄感情的犬儒主义」(sentimental cynicism),因为虽然狂热,他们骨子里其实并不相信有真理。在香港这股宗教右派歪风下,也正好见证了后现代主义嘴巴上的奇巧淫技,如何取代了基督徒的生命见证,和正面理性的护教。

移动版
© 心同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