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性孩子“还没定性”?家长没接纳不想面对!

话题作者:阿强2021-06-13

性行为与性倾向,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但我们对同性恋的错误认知,就是喜欢把性行为等同于性倾向,混淆视听。原来,很多所谓的扭转治疗,“成功的标准”居然是,“经过我的治疗,那个人跟异性结婚了。”拜托,那是咨询师跟社会压力合谋,压迫同性恋的结果而已,婚姻中那个“同妻”和“同夫”的伤害,也有咨询师的一份功劳,每一个津津乐道自己成功扭转治疗的咨询师,都要在未来的某个时刻,面对自己心灵上的拷问,我是不是也曾对同性恋压迫助纣为虐过?如果TA还有自省和成长能力的话。

另外,我一般很少对普通公众讲“酷儿理论”,酷儿理论是一种学术流派,需要对性别/性倾向有很高的认知才能理解,惭愧,我到现在也没有理解透彻。作为实务工作者,当我跟一个刚刚面临孩子出柜的家长说酷儿理论,说性倾向可以流动的学术话语,那个家长就会说,“既然可以流动那就是可以选择”,或者,“既然TA能两边流,为什么不努力往异性恋这边流呢?” 对话完全就跑偏了,根本都不在一个频道上。你在谈的是一种学术观念,听的人要的是一个现实结果。而且,TA只听到想要听到的那个结果。

我们这个社会大部分人的性别知识,还是在1+1等于2的水平,或者到了个位数的乘法阶段,所以需要背诵乘法口诀,至于1+1可能不等于2,那是数学家要证明的问题。而酷儿理论就像数学家们在证明的“1+1不等于2.”,你跑去跟农村的阿姨说,“阿姨,1+1不等于2,可能等于3。” 你讲这话时,考虑过阿姨的感受吗?

我因为做家庭接纳的工作,这些年摸索了一些方法,就是怎么用最接地气,用最土味的话语,让家长们听进去,你得慢慢说,一次说多了,信息过载,一样会消化不良。

移动版
© 心同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