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Gay明星们的“隐形”出柜记

关注来源:爱白网2012-09-27

好莱坞Gay明星们的“隐形”出柜记

不过大多数时候,最近的明星们都知道如何聪明地出柜。聪明到,他们会礼貌地拒绝上封面,但同时婉转地暗示可以在报道中讨论他们的事。他们不想摇身一变,成为性少数群体的代言人。

相对的,出柜越久的明星大多更愿意为整个群体发声。2008年,Harris告诉《Out》杂志,他给自己的定位是“可以吐槽但不会义正言辞”。4年后的今天,他可以两者兼顾——在为奥巴马选举向百老汇明星筹款时,他肯定了总统在同性婚姻上做出的努力;六天后,毫无悬念地蝉联托尼奖。同样是2008年,Wanda Sykes在抗议8号提案的活动中袒露了她和一名女子结婚的事实。而当Quinto出柜时,他清楚地表明了他对于欺凌问题的看法与立场。不难看出,面对公开性倾向,有一种新的方式正在形成:在公众面前温和而坚定地表明立场,以身明志但并非以出现在骄傲大游行花车上的形式;并且划清界限,保留一部分私生活不受干扰。

相反的,保护隐私对选择不出柜的明星而言前所未有地艰难。过去的十几年中,媒体对出柜的明星越来越宽容,同时对公认是同志但选择不出柜的明星步步紧逼。媒体已经形成出柜变得很容易的认知,于是他们自认为有权利也有义务去逼迫那些还没出柜的明星。几年前,出柜还被认为是一记险招。那时的媒体还没有那么猎奇,默认把同志明星分为两种:一种公然扯谎,自认高明地与异性结婚,在颁奖典礼上挽着一看即穿的假女友;吐槽丶讽刺这些人尴尬的作为并无不妥。另一种则是对此缄口不言,不坦白但也不说谎;这些人应该享受他们应得的清净,媒体尊重他们的选择。他们身藏的柜子早已透明,业界丶媒体还有同志圈内都清楚。但,用Lily Tomlin的话来说,他们懒得“否认任何事,但……也不会承认任何事。”

这种认知已经渐渐远去。上个月,某纽约上诉法院推翻了几十年的先例,第一次裁定说某人“好gay啊”,即使与事实不符(即使当事人是直人),也不再构成诽谤罪。另一方面,立法机构也认为,网络的特性既可以让人们做回自己,也可以让人们不需顾忌他人,肆意窥探,不必保留最基本的尊重和礼貌。如此一来,保持“不明确出柜,但也基本上算出柜了”的状态变得非常难。很难想像15年前,《纽约时报》的首席评论员会在Anderson Cooper的脱口秀播出第一周,就敢吐槽“他唯一还没做的,就是和大家讲讲他的感情生活。每次节目大家都会越看越明白,也会觉得他的做法于人于己都越来越尴尬。单单避开这个不谈,真怀疑这节目要怎么继续下去。”

这片处女地(好吧,这个字眼有点不太适合)引发了许多纠结复杂的讨论。5年前,Jodie Foster曾在一个颁奖早宴上感谢“我美丽的丶与我同甘共苦至今的Cydney”,之后再也没有暗示过自己和女友的感情关系。至今,作家丶评论家和同运家还在争论,那句感谢究竟算不算出柜宣言。威尔士演员Luke Evans(出演《众神》(Immortals)及《诸神之战》(Clash of the Titans))于2002年出柜,但十年后的2012年出演《霍比特人》(The Hobbit)时,却通过公关公司删除了Wikipedia上关于自己性倾向的内容,引发大片讥讽狂潮。一位公关人员试图力挽狂澜,称他当时的举动是“不成熟的”。大家讽刺地称Evans这类人为,“《霍比特人》前同志”。而最近,Queen Latifah在加州长堤海滩的同志骄傲活动上用了“我们同志”的字眼,大家都默认这是她的出柜宣言。但之后,她向本杂志的Melissa Maerz解释道,她还没有准备出柜。这样一来,问题变成了,“如果你需要解释说你还没有准备出柜……”剩下半句大家请自行想像。

移动版
© 心同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