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同性婚姻运动之父Evan Wolfson

人物来源:立报2014-01-30

你如何待人 他人将如何待你

然而,究竟是什么因素,改变美国社会对同志的态度?沃夫森一边握拳敲击桌面,一边以坚定的语气表示:“对话的力量(power of conversation)。”

沃夫森心中的最佳的对话典范,就是美国总统奥巴马。 2012年5月,奥巴马公开“出柜”,表示自己改变心意,直指“伴侣制”的不足,转向支持同性恋应获得完然平等的对待,该当享有婚姻自由。

奥巴马解释自己的心路历程。作为一名父亲,某次的家庭聚会里,奥巴马夫妻与女儿莎夏(Sasha)及玛丽亚(Malia)聊天,女儿提到身边有同学是在同性恋家庭中被扶养长大,但这些家长却遭遇差别对待,奥巴马的女儿替他们打抱不平。

闲谈过程中,奥巴马想起〈路加福音〉里的“金科玉律”(Golden Rule):“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他心想:如果我要教导女儿这项道理,自己要先以身作则。因此奥巴马决定改变原先的立场。

奥巴马又说,他有认识同志朋友,跟他共事的同事也有人是同志,他们跟家人的关系,正如同自己跟家人,同样爱自己的父母、爱自己的家人、爱自己的另一半。

沃夫森认为,奥巴马的这段谈话,发挥重要的示范作用,激起民众讨论的涟漪效应。但真正重要的,并不是奥巴马做了什么决定,而是他解释了自己为何会有这番心境上的转变。

失败不要紧 议题发酵是关键

沃夫森也提到2000年的“美国童军总会控诉戴尔”(Boy Scouts of America v. Dale)一案。这桩经典的案件中,沃夫森担任戴尔(James Dale)的律师,虽然他打输官司,但这起案件激起的后续效应,获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当时美国最高法院判决指出,作为私人组织的美国童军总会,有权利(right)按自身价值给予差别对待,但这不等于差别对待就是对的(right)行为。后来,无论是童军团体内部或是社会,展开热烈讨论,认为这个规定不尽公平。直到去年5月,美国童军总会终于推翻出柜者不得加入童军的内规。

创造友善氛围

但沃夫森强调,尽管非政府组织努力推动,或是政治人物的示范性作用,其实都只是创造对话所需要的氛围。但由上而下的方式,不可能触及到每一个人;到头来,还是需要同志及非同志在日常生活中展开对话。

因此,最重要的仍是同志愿意出柜,站出来告诉大家“我是谁”,借此扫除社会的无知及错误的刻板印象。但沃夫森坦承,“打破沉默”确实是最棘手的难题,要同志出柜并不容易。

但无论如何,只要开启了讨论,社会大众自然会了解到,尽管这些人有些不同,但一样是社会整体的一部分,是我们的亲人、邻居、朋友等。这些亲朋好友的出柜,会接连带动身边异性恋者的讨论,从而改变社会的整体氛围。

移动版
© 心同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