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同性婚姻运动之父Evan Wolfson
人物来源:立报2014-01-30
同志要幸福 必须被社会接纳
藉由同志生命故事的分享,进而激起“对话”,沃夫森认为,这个过程可以开启有利婚姻平权的社会氛围。但社会共识或者多数民众的接纳,是否应当成为平权的基础?
透过对话 增进大众理解
尽管“社会共识”可能是政府部门的推托之辞,但社会能否接纳同志,确实攸关同志的幸福。在沃夫森看来,个人立身社会之中,这是无可回避的问题。
从务实的角度出发,“婚姻自由”必须致力于增进大众的理解,争取社会对同志的接纳。但他也认为,政府应该恪守宪法规定,捍卫每个人追求生活、自由及幸福的权利,而不是看别人的脸色。
沃夫森表示,一个良善、正义的社会,所要具备的基本要素,就是尊重每个人的基本人权,珍视每个个体,使个人得以分享自己的生命,成为社群里的一员,并且得到尊重,而不是被排除在外。
无论如何,同志生活在家庭、置身在社会,所以沃夫森认为,环境友善与否,攸关一个人的幸福与满足,当幸福与满足获得成全,社会本身也能获得反馈。
改变大环境 停止迫害
其实早在沃夫森年轻的时候,他就深信同志处境要获得改善,就必须改变社会的氛围。
1978年,21岁的沃夫森参加了当初由甘迺迪所创办的“和平工作团”(Peace Corps),到西非的多哥(Togo)待了2年。沃夫森发现,当地有些男性喜欢跟同性发生性关系,却又深信自己终究会跟女性走入婚姻。
沃夫森说,这些人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同性恋,语言里甚至没有用来描述同性恋性倾向的字汇。他了解到,即便是性倾向如此私密的事情,都高度受到语言及社会环境的影响。
1980年回到美国,向来对历史深感兴趣的沃夫森,在就读哈佛法学院期间拜读了历史学家波斯韦尔(John Boswell)的著作《基督教、社会宽容与同性恋》(Christianity, Social Tolerance , and Homosexuality)。他说,这本书改变了他的生命。
波斯韦尔的著作指出,不同的历史及政治因素,使得各个社会对待同性恋的态度不尽相同,有的接纳,有的迫害。于是他开始思考,改善同志处境,不能只从个人层面做起。而是必须改变大环境。
这个观点,不仅成为他硕士论文的基础,也是他日后创办“婚姻自由”的一个基本想法。沃夫森表示,在所有社会,婚姻都是核心制度,他相信同性结婚的开放,可以真正帮助更多人完全地融入、参与社会。
相关链接
- 台湾:同性婚姻近2000对登记 已有34对离异
2019-10-08
- 百慕大废同性婚姻法成全球首例 挨轰公民权倒退
2018-02-10
- 黑人对性小众最有同理心 基督徒同性婚姻支持率急升
2018-02-08
- 黑人对性小众最有同理心 基督徒同性婚姻支持率急升
2018-02-08
- 百慕大群岛终结同性婚姻合法地位
2017-12-14
- 同性婚姻通过后废除?百慕大将取消同性婚姻权
2017-12-13
精彩推荐
-
- 找一个GV明星当老公是什么体验?
-
人物 2022-06-23
-
- 专访武汉网红1哥:参加健身比赛下体要塞护具!
-
人物 2022-05-06
-
- 精灵王子李·佩斯与男友结婚:我活着,我一直都是
-
人物 2021-12-07
-
- 蝴蝶君:法国浪子与中国戏子的传奇恋情
-
人物 2021-09-20
-
- 专访日本GV男优天笠修 揭秘拍片背后的故事
-
人物 2020-04-14
-
- 支持LGBT不遗余力 唯一一个出柜的王子
-
人物 2018-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