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已非绝症!感染了HIV≠艾滋病

艾滋病来源:基本尚2021-12-02

感染了HIV≠艾滋病 艾滋病已非绝症

艾滋病的全称叫“获得性免疫缺乏综合症”(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因免疫系统受HIV病毒破坏而逐渐衰弱,继而引发多种疾病。其实感染HIV早期并不会即时发病,潜伏期可高达10至15年,视乎感染者的抵抗力。HIV会慢慢降低携带者身体的抵抗力,直至免疫系统严重受损,很多炎症就会随之在感染者身上出现,并在最后阶段发展成艾滋病。之后有机会出现感染或肿瘤,如结核,或罕见的癌症等等。

感染者在变得严重之前,应尽早求医,使用药物抑制体内的病毒,并持续监测,可有效避免艾滋病病发。在现今医疗条件下,感染者可每日服药控制体内的HIV病毒载量,并定期验血,观察有否引起其他症状。而药物更可让病人恢复近乎正常的生活,延长生命。也就是说,现在的艾滋病,已经不能被称为绝症。

不安全性行为增加艾滋病毒感染风险

近年来,在一些特定的社群中,“滥药性爱”(Chemfun)有上升的趋势,特别在年轻一代开始流行。用药性爱追求刺激感,但换来的却是不安全性行为,既增加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风险,更可能带来种种影响生理及心理健康的后遗症。年轻人应该免受诱惑,以保障自己的健康。继续阅读:“滥药性爱”(Chemfun)年轻化 不安全性行为增加感染艾滋病病毒风险

有性行为的成年人均应接受艾滋病毒检测

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现在已经有药物可以有效地控制艾滋病毒感染者的病情,让他们能如常地生活、发生性行为。但就算有药可控,及早发现并按时服药,才能抓紧治疗黄金期,以免病情恶化。正因如此,定期进行艾滋病毒检测就显得尤为重要。继续阅读:成年人曾有性行为均应进行艾滋病病毒检测 及早用药控制病情达U=U

体内检测不到病毒=不具传染性

医学界近年推广的U=U(Undetectable = Untransmittable)概念:即感染者能以药物控制体内病毒量,并经定期检测,发现体内检测不到病毒的话,就代表不具传染力。只是不少感染者对用药存有误解,包括以为无病征就无须急于治疗,药物副作用大、会影响生活等等,因而对治疗望而却步。继续阅读:用药控制艾滋病达致U=U 感染者因3大误解阻碍治疗

一天一粒药控制艾滋病 尽早治疗达致U=U

目前已有的最新的治疗方案,一天只需服一粒药,就可以有效控制体内的病毒量,而达致检测不到病毒水平的话,即代表感染者不会传染给他人。药物更能降低感染者出现并发症的风险,保障其个人健康。也就是说,艾滋病现在有药可医,新药也更方便和有效。病人若发现染病,应尽早求医,并与医生商讨合适的治疗方案,及早控制病情,恢复正常生活。继续阅读:一日一粒药控制艾滋病 尽早治疗、定时服药降体内病毒达U=U

事前/事后预防药仍须配合安全性行为

高危性行为是感染艾滋病毒及其他性病的主要途径,除了要牢记使用安全套,还有什么方法能预防艾滋病毒的感染?其实目前有两款药物可以有效预防,包括事前预防性药物(PrEP)和暴露后预防性投药(PEP)。不过,是否人人适合服用这些药物?服药数量、次数应为多少?药物能100%预防感染艾滋病毒吗?继续阅读:事前/事后预防药配合安全性行为,减低感染艾滋病及性病风险

艾滋病毒感染者可以生育健康宝宝

若是艾滋病毒的感染者,可以正常与伴侣生儿育女吗?若成功怀孕,婴儿又会承受高感染风险吗?相信不少感染者也有疑惑。结论是,感染者只要好好用药控制体内病毒载量,达致U=U水平的话,也可以怀孕。而怀孕前、怀孕期间和分娩后要充分地做好预防措施及种种测试,可以大大地减低婴儿受感染的风险。感染者也能和一般人一样生儿育女,看着下一代健康成长。继续阅读:艾滋病感染者可生育健康宝宝,做足预防措施大大减低母婴传播风险

感染者应该妥善管理身心健康 提升生活素质

如今的艾滋病只是一种慢性的长期疾病,可以靠服用药物,让感染者体内的病毒载量下降到不能被检测出来的水平,既不会传染给他人,也可以恢复正常生活。高风险族群只要定期检测,一旦确诊并及早治疗,便能有效控制病情,减低并发症风险。不过,除了身体状况,心理健康也是不可忽略的一环,感染者应该在医生的帮助下管理自己的身心健康,提高生活素质。

移动版
© 心同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