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诚勿扰》搅动了同志圈子一池春水
人物来源:心同网2009-02-15
《非诚勿扰》、小沈阳、搅动了同志圈子一池春水,再加上电影《梅兰芳》里或明或暗的男色,这个贺岁档期注定了要撩拨我们的敏感处,弄得我们欲罢不能,有了“不快感”我们也喊。我们中的另外一些人又要来为我们脱敏,批评这是过度反应,这也正常,原本人和人的敏感带就不一样,异性恋敏感的同性恋不敏感,绝不意味着同性恋的敏感带就都毫无二致。或许这种感觉太微妙了,微妙到体现出语言的整体性表达无能,怎样去描绘爱茉莉、小沈阳、“纯爷们”、“屁精”、哄堂大笑带给你我的感受? 一 符号性灭绝: 在中国,很多人感受不到同性恋的存在,这里没有发生类似于种族灭绝的惨剧,可是权力依然可以做到另外一种灭绝,那就是符号性灭绝,象征性屠杀。禁止表达同性情欲,哪怕是纯粹男男精神恋的“柏拉图”式,也一样难逃审查剪刀的无情利刃。于是,中国的同志们真的没有办法不敏感,大家会在《士兵突击》里感受男人间的爱情,会把屈原的《离骚》解读为始乱终弃后的弄臣发的牢骚,会在《非诚勿扰》中提升秦奋和邬桑的友情为暧昧情感,中国传统中比“衣服”(妻子)还重要的“手足”(兄弟)之情就这样在敏感中“被升华”,古典友谊的衰落是否真的就使得男人情爱再也难以隐藏在这“不求同生,但求同死”的投名状中了呢。我甚至有一种预感:这样的敏感多了,也会促进我们的电影审查官们的敏感,精细鉴别哪些属于好哥们,哪些属于有爱无性的同性恋? 二 爱茉莉强化了对同志的刻板印象吗? 阿强是这么认为的,因为爱茉莉“画着淡妆、皮肤粉白、瞄着红色的指甲,带着硕大戒指。还特地跑到韩国做了双眼皮手术。”这是一种对同性恋的丑化,以换取喜剧效果,当年港台电影里也是这么丑化的。李银河老师高屋建瓴,为中国的同志影像画了这么一副很有意思的路线图:1)刻板印象配角(2)正常形象配角(3)同性恋题材电影主角(4)一般题材电影主角。李老师让大家稍安勿躁,《非诚勿扰》中出现同志形象是一大突破,有比没有强,万里长征已经走了第一步了。可是如果这样的路线图是类似于我们熟悉的从奴隶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那五阶段论的话,我就看不出来为什么我们要安之若素的来等待那更光明前途的到来,而是像老马说的要靠阶级斗争(性倾向中的统治和被统治阶级)得来。这样一来,阿强的急躁和被人批评的敏感就成了走完那万里长征不可缺少的元素,事实上,让一个维护同志权利的积极分子不敏感简直是让思想家不深刻,让律师不善辩,护士不细心。事实上后来李银河老师对《不差钱》中“屁精”的不依不饶就没有做到她说的“稍安勿躁”,而李老师没有做到是同志们的福分,我当时看节目看到这里就也敏感了一下,可是我的能力和性格只能让我“稍安勿躁”,而做不到让这个议题逼迫赵本山和他的经纪人表态。我很认可本山“马屁精”的说法,但是我很欣赏李老师的姿态。同志话语就是这样强势起来的:逼得他们政治正确,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也就是说逼得他们敏感。二人转里的政治不正确太多了,以表达自由来为之辩护是没有语境感的陈词滥调。我始终认为,在我们话语权还很小的时候,就应该没事找事,公共资源就那么多,即使说真的拿这事炒作同志议题也没什么,矫枉过正难免的。 然而,到底同志在中国有多少刻板印象呢?既然已经被符号性灭绝了,大众去哪里得到刻板印象呢?这里引发我要问的另外一个可能更加重要的问题:禁止同性情欲表达的法律是否把歧视打压同性恋的东西也禁掉了呢?多少年来,我们的电影中的同性恋是“白茫茫一片大地”,那是真干净呀,好的同性恋不准出现,坏的同性恋允许出现吗?你在我们的电影中看到过像《本能》中出现的同性恋杀手吗?要歧视同性恋,必须要出现同性恋形象,这就是以往我们常说的“以供批判”,可这样的反面教材也是付诸阙如的呀,那刻板印象从哪里来呢?爱茉莉的形象是怎么面对我们的电影检查制度的?
相关链接
精彩推荐
-
- 找一个GV明星当老公是什么体验?
-
人物 2022-06-23
-
- 专访武汉网红1哥:参加健身比赛下体要塞护具!
-
人物 2022-05-06
-
- 精灵王子李·佩斯与男友结婚:我活着,我一直都是
-
人物 2021-12-07
-
- 蝴蝶君:法国浪子与中国戏子的传奇恋情
-
人物 2021-09-20
-
- 专访日本GV男优天笠修 揭秘拍片背后的故事
-
人物 2020-04-14
-
- 支持LGBT不遗余力 唯一一个出柜的王子
-
人物 2018-03-14